被爆裁员赔偿N+1 被裁员补偿标准工资是多少
进入2025年之后,听到最多的的消息就是车企为了降本增效不得已进行裁员,既有保时捷、奔驰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也有一汽丰田这样的老牌合资,说到底都是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冲击所致。不过听到极星汽车这样的新势力裁员的消息还是有些诧异。
日前,有媒体爆出春节过后,极星科技开始陆续裁员,规模约50人,包括销售、运营等人员,被裁员工可获取N+1赔偿。
为了打消市场的顾虑,极星方面对于裁员表示,作为极星汽车和星纪魅族成立的合资企业,极星科技目前正常运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运营效率,极星科技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这期间车主的相关权益不受影响,车辆的相关服务一切正常。极星汽车及星纪魅族等相关股东方也将持续支持极星品牌在中国的发展。
官方的回复很明确,壹个是极星正常运营,大家可以放心买;另壹个是强调了极星汽车和星纪魅族的合资关系,明确了不会撤出中国市场的态度。但从极星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其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也并不是那么明朗。
裁员是真已进行多次人事变动
官方答复中,并没有对裁员的消息进行答复,不过在去年 5 月,官方就曾公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10%,涉及裁员的人数约 300 名员工。
同时,官方还暂停了招聘活动主题,以强化成本管理。现在 1 月,极星再次公布全球裁员 15%,但彼时官方表示此次全球裁员不涉及中国市场。
据说明,此次裁员的企业为极星科技,成立于2023年6月,大部分员工是从极星中国转入的。知情人士称,极星科技人员综合收缩后,现有门店经营权暂时重回极星中国,未来也许重建销售职能,但规模收缩。
“汽扯扒谈”也在已经离职极星的员工那里得到了确切的回复,其表示,自己早就离职了,极星内部调整较大,拿了赔偿之后其选择了上海一家较为稳定的新势力,也有不少同事一起跳槽。
“现在汽车行业太卷了,像她这种已经在上海安家的人可选择的机会不多,对于新势力而言能够稳定发工资,内部不混乱就已经很知足了。”该员工无奈的感叹道。
除了此次爆出来的裁员以外,极星在去年也进行了多次人事变动。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管理团队一直未能稳定,8年以来已故事7位中国区掌舵人。
去年 6 月,极星汽车任命范安德为董事会主席,任命吉利汽车集团销售企业副总经理钦培吉为首席运营官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企业销售、渠道发展及市场营销等业务板块。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企业公关顶级总监贾小卉跳至极星科技,任 CMO。
按理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新的营销架构并没有太多动作,特别是在各大车企2025年开年就亮家底的大环境下,极星一直默不作声,仿佛营销停滞了一般。也也许是内部一直在调整,还没腾出时间来进行规划,但市场是不等人的,先不说产品力如何,至少在营销上,极星就被其他新势力拉开了一大截。
离不离开中国市场极星似乎“没得选”
虽然极星表达了不会离开中国市场的态度,但销量不会说谎,市场一直打不开,坚持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中国市场,极星汽车2021年~2023年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1100辆;2024年上半年,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终端销量为1612辆。这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形成了鲜明反差,和同时期推出的“蔚小理”等新势力品牌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在销量规模上,属于是边缘的新势力车企。
极星汽车的财务状况也同样令人担忧。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极星汽车累计折损高达20.16亿美元。据新鲜财报,2024年上半年,极星汽车营收9.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6%;净折损为5.41亿美元,上年同期净折损为3.41亿美元,折损额进一步扩大。
目前沃尔沃已经停止对极星提供资金支持,基本上是星纪魅族和极星汽车一起硬扛,但在这种大环境下能扛多长时间真不了解,毕竟此前同样有吉利背景的极越汽车最后散场的不是很体面,所以极星此次的调整大概率是对未来方给的调整,是去是留,是继续独立运营还是合并,都在商讨中。
极星汽车中国在售的共有三款车型,分别为Polestar 2、3、4,售价涵盖29.98-79.8万元。
主销的车型也就是Polestar 4,起售价就要33.99万,主要的卖点就是性能,在智能驾驶和座舱方面并没有多大吸引力,性价比不高,再加上品牌力偏弱,无法和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抗衡,即便是极氪车型产品力也要比极星强出一大截,所以销量上不去意料之中。
从整个大吉利汽车来看,目前吉利的重心全部放在了银河品牌和极氪上,全部的压箱底技术也是优先这两个品牌,至于极星的技术投入还是要看其未来发展前景,毕竟不能影响关乎吉利主线品牌的发展。
走出去对于极星而言或许更好。
2024年第四季度,极星全球汽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长5.3%至1.23万辆,主要是海外需求强势。
为此,极星还计划现在再公开极星5和极星7两款车型,提高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尽早达成盈利目标。
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品牌都在收缩战线,集中有限资源用劲主线品牌,这样才能扛住价格战和技术战,这也是正确的发展路线,极星汽车大概率是不在吉利体系的主线品牌规划表里,毕竟此前的翼真都已经划入了银河品牌。
作为已经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几年的新势力品牌,极星汽车无论是品牌力还是销量都没有达到预期,股东双方肯定是要想个出路的,既然国内市场这么卷,那利用国内产业链优势,销往海外市场未尝不是壹个好的化解方法。